在国家“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政策的东风下,粤西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点面协同”战略破题,不仅获批广东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单位,其肾病科更跻身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行列。三年间,医院中医药服务增幅达60%,从机制创新到资源整合,从专科突破到全院覆盖,走出了一条大型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可复制路径。

广东省名中医王伯章教授在西医科室进行中医讲座培训。
资源破壁:
“中医师嵌入式派驻”让中西医“并肩作战”
“以前看肾病,西医管透析,中医开调理方,科室间‘各管一摊’。现在中医师直接驻科,我们一起查房、一起制定方案,患者不用跑两个科了。”肾病科主任的话,道出了医院资源整合的核心突破。
医院创新推出“全院中医一张床”管理模式,在肿瘤科、肾病科等科室开设中西医结合延伸病区;同时推行“中医师嵌入式派驻”机制,让中医医师深度融入西医诊疗流程。据统计,2024年肾病科中西医联合住院病例占比达62%,较整合前提升58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医院还搭建“中西联合门诊”,实现联合查房100%覆盖,针对不孕不育、肺部肿瘤、糖尿病等优势病种,形成一套套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每月一次的“病例研讨互教”会上,西医讲病理、中医析辨证,共同为患者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2024年相关方案已在核心期刊发表临床研究论文8篇。
能力筑基:
288名西医“学中医”,打造融合型团队
中西医协同,关键在人。医院开设“西学中”培训班,目前已举办两期、筹备一期,覆盖医疗集团内288名医师、110名护师及17名技师,让西医人员掌握中医诊疗思维与技术。
在肾病科,2名中医专家全职驻科,12名临床医师通过“西学中”考核后可独立开展中医诊疗,科室中药饮片处方量年均增长80%,中医非药物疗法年服务人次突破1.2万。鲜药脐疗、棍针拨筋等特色技术,更让科室与头部中医院形成差异化竞争,CMI值(病例组合指数)稳定在1.31,疑难病例占比提升至78%,中西医结合诊疗相关指标稳居全省综合医院肾病专科首位。
成果辐射:
从“旗舰科室”到“区域样板”
经验走向国内外
单个科室的突破,正转化为全院协同的格局。以中医科为核心、肾病科为模板,医院构建起“旗舰引领-优势带动-全面覆盖”的发展体系,康复科等9个专科入选院级中西医协同优势专科,产科等12个科室纳入培育计划。2022年至2024年,全院中医药服务收入从3200万元增至5100万元,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医院不仅获评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中西医协同发展经验推广单位”,这份协同经验还在向外辐射——不仅在粤西帮扶医院、医疗集团内推广,更走出国门,将中医药服务带到加纳,惠及当地群众,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的“粤西样板”。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