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记者走进位于廉江市新民镇新塘村的陈三米粉加工厂房。刚踏入原料区,一袋袋带着本地特色的大米整齐码放,浓郁的米香便扑面而来;车间内,自动化生产设备沿流程有序排布,泡米、碎粉、搅拌、压榨、包装等区域划分清晰,工人们正围绕设备熟悉操作流程,为正式投产做最后筹备。
“这是我们试产的米粉,马上就要正式投产了。”加工厂负责人陈宗敬说,作为白云对口廉江帮扶工作组的重点项目,该现代化厂房已完成设备调试,即将全面投产,投产后日产量将从原先的3000斤跃升至12000斤。
陈宗敬在查看晾晒中的米粉。
帮扶赋能 村企共赢添动能
白云对口帮扶廉江工作组通过盘活镇村闲置资产、建设标准化厂房,精准破解了企业扩产的难题。
白云区派驻廉江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组和湛江市乡村振兴驻廉江市新民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共同努力,投入200万元帮扶资金在新民镇建设新塘村米粉加工厂,每年将为该村集体收入增加15万元。
湛江市乡村振兴派驻廉江市新民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林观喜介绍,已携该集体经济项目产品亮相广博会,产品成功出口北美洲,打开国外市场,下一步还会支持该项目产品申请省帮扶产品认证,并推动其进入大湾区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消费帮扶拓宽销路。
据统计,该项目不仅直接提供40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将间接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特色水稻、红薯,形成产业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良性循环。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赚钱又能顾家,太方便了。”员工李姨笑着说,她得知米粉厂招工后第一时间报名,如今已提前投入岗位熟悉流程。
“以前送完小孩就没事干,现在有了稳定工作,时间还能灵活安排,日子过得充实。”黄女士笑着说。
新民镇党委副书记揭育行介绍,陈三米粉项目的落地投产,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更激活了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
三代传承保品质 出海拓市开新篇
从1958年的手工作坊到如今的智能化工厂,陈三米粉在三代人的坚守与创新中稳步发展。传承至陈宗敬这一代,他始终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融入现代技术,做大做强米粉品牌。
“我们选米很有讲究,必须是本地带黑线的大米,这种米做出来的米粉口感好、有韧性、不易烂,米香味还特别浓。”陈宗敬介绍,米粉制作需经过泡米、碎粉、搅拌、压榨、老化、低温蒸粉、松粉、烘干、包装等工序,其中蒸煮和烘干环节有独家秘方,这是保证米粉品质的关键。
陈宗敬通过帮扶政策,已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了从泡米到烘干的全流程机械化操作。如今,生产时间较传统工艺压缩一半,从原先的三四天缩短至两天,且米粉品质丝毫未减。同时,他还计划将传统工艺设备放置在厂房大厅作为非遗展示,让更多人了解米粉制作的传统手艺。
今年8月,借助广湛协作契机,陈三米粉亮相第33届广州博览会,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展会期间,一位华人采购商被产品吸引,当场订购500箱,后来又追加订单至5000箱。
“这是我们第一次出口,没想到海外华人这么认可家乡味道。”陈宗敬言语间难掩自豪。
谈及未来规划,陈宗敬表示,将依托新厂房的产能优势,计划建设产业园,涉足真空包装大米、香油、月饼等领域,进一步拓展产品线;同时深耕中高端市场,推动产品进驻大湾区销售渠道,让这老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白云对口廉江帮扶组负责人表示,陈三米粉项目的成功,验证了可持续的产业帮扶模式。通过将帮扶资金转化为发展杠杆,建设标准化厂房,既解决了企业扩产难题,又为村集体注入持续收益,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