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我市有6大露天应急避难场所

2011-03-21 10:10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欧丹丹 陈凯杰 朱明杰

指示牌图文并茂,由中文解说和国际标准的图标构成。

 

    湛江新闻网讯:日本地震,引起市民对防震减灾的思考: 遭遇空袭或地震等重大灾害时,我们应该到哪里应急避难?

    突如其来的地震,让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的城市面临考验。城市有多少应急避难场所,至关重要。那么,我市有哪些应急避难场所?它们都分布在哪里?市民对应急避难场所了解不了解?我市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数据又是怎样的?3月18日,记者兵分几路对我市几个露天应急避难场所进行了走访。

    市民:应急避难场所?不知道!

    “你知道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吗?”“不知道。地震来的时候我就知道不要在高大建筑物附近,要到空旷的地方呆着!”,“那空旷的地方在哪里?你知道附近哪里有避难场所吗?”“不清楚。我们也很想知道我们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记者在随机采访一些市民,他们绝大部分都对应急避难场所不知情。

    我市有6大露天应急避难场所

    记者在我市人防办公室了解到,应急避难场所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防空地下室;另一部分是露天的。而这6个大型露天的应急避难场所就在我们身边。它们分别是:市森林公园(365公顷),南国热带花园(64公顷),寸金桥公园(36公顷),农科所(53公顷),东坡荔园(119公顷),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同时作为疏散基地,202公顷)。

    防空地下室已建50多万平方米 在建的近80万平方米

    市防空办公室工程科李国文科长告诉记者,我市目前已建有50多万平方米的防空地下室:一是政府投资的公共人防工程,一是结合民用建筑的防空地下室,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高楼、单位建房等(简称结建工程)。现在霞山火车南站的防空地下室(面积11000多平方米)、人大办公楼地下防空室(面积1500多平方米)、以及在建的湛江市行政中心核心区(会展中心附近,面积近28000平方米)都属于政府投资的人防工程。

    “除此之外,我市还有一些60、70年代建造的人防坑道工程(包括防空洞)也有近6万平方米)。现在各县市也在修编人防工程规划,东海岛的人防工程规划也在紧锣密鼓编制中。市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规划也已列入今年市政府重点工程”李国文详细的向记者解释。

    “人防地下室和露天的几大公园都是应急避难场所的集合点,另外,像体育场、运动场、学校、绿地、广场等一些比较开阔的空地也可以作为临时应急避难场所的地方。”李国文再次向记者补充说。

    记者探访露天应急避难场所——

    南国热带花园:路口只有一个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牌

    3月19日上午,刚雨后天晴,记者踩着湿润的阶梯石板,绕着南国热带花园整片绿地走了一圈发现,偌大的绿地属于开放式设计,入口比较多,但避难场所的标识牌只在场地的最北端设了一个。约两米高,上面用中英文双语写着“防空防灾应急避难场所”,外加一个正在跑动的抽象人形图标。下面还写着“ 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配置必要的救生设施,在遭遇空袭或地震等重大灾害时作为居民避难使用”。

    “公园其他入口还有这些应急避难场所的标识牌吗?”记者问南国花园一治安负责人。“就只有这一个了,这里是南国热带花园北广场的主门口。”“有应急医疗卫生,应急厕所或其他应急标识牌吗?”“没有。所有的标识牌就这一个。”“这里的广场可以容纳一万几千人的。” 该花园治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记者在探访中,刚好碰上市四二二医院组织退休老职工到南国热带花园游玩。“阿姨,你知道这里是应急避难场所吗?”记者问。“不知道。但是这么空旷的地方应该是应急避难场所吧?日本大地震,我们要点增加这方面的宣传: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做,到哪里避难,如何避难。说是说哪里哪里是应急避难场所,但是具体怎么做,都是很笼统的。让市民知道这里是应急避难场所,有一个大大的标识牌,此外还要有一些系统的应急设备、设施,它们又在哪里?标识牌都要详细指引。但是我们这里没有。”自称姓冼的阿姨说。

    “我几乎每个周末都到这里散步,一直都不清楚应急避难场所的标识牌在哪里,如果在公园路口显眼的地方增加一些这样的标识牌,或者在公园管理处增添一些应急防震的宣传,那就好多了。”市民陈先生对记者说。

    三岭山森林公园:避险功能及配套设施未健全

    三岭山森林公园是我市另一个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是南粤最近城市的森林公园,公园环山依水,总面积11081亩,位于市区西南3公里处。 在森林公园大门左侧,记者看到竖起了一个蓝色的铁牌子,上面标明了它是“防空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记者从公园管理处获悉,2010年年初,市人防办下文件要求公园为建设我市避难场所提供场地,随后曾在公园广场上举办过一次避灾演习,演习内容如何为疏导交通、安置群众、紧急医疗救治等等,当时,三岭山公园的工作人员只负责外围警戒。

    记者走查发现,公园里鸟语花香、林木茂盛、休闲娱乐设施众多,作为景色宜人的生态园林它无可非议。但若谈成为避难场所,其避险功能及配套设施仍未健全和完善。如未有应急用的棚宿区域,若群众躲难至此,相信只能“以地为席、以天为被”;公园里的路灯、路牌较少,到了傍晚,山岭的大部分地方已经昏暗,幽径不知通往何处……

    公园的管理人员陈经理告诉记者:“虽然公园被征做应急避难场所,但具体落实的措施不多。相关部门没告诉我们要在灾害发生时要采取什么应急措施,也没分配储存备用的水源和食物,若是真的遇上自然灾害群众逃离到这里,我们也怕会手忙脚乱。”对于公园成为了避难场所,记者采访了公园里的多名员工,他们要么表示不知情,要么表示很茫然。

    寸金桥公园:有2处防空防震应急避难场所

    寸金桥公园是我市面积较大的公园之一,湛江八景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来到公园正门,在售票处右侧,看到竖着一块蓝底白字的“防空防灾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指示牌图文并茂,由中文解说和国际标准的图标构成,该指示牌在公园里往外看到被花木有所遮挡,不易察觉。你知道公园里有防空防震应急避难场所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市民,被访者当中有长者、中年妇女、学生、小卖部老板等,被访者均对公园里是否有防震应急避难场所表示不知。记者随后采访了公园一些员工,他们也表示没听过这回事。

    带着疑问,记者找到寸金桥公园管理处叶书记。据介绍,寸金桥公园是我市的防空防灾应急避难场所之一,防震避难场所主要有两处,其一是正对大门的空地,即“寸金浩气”塑像的前面。据目测,约有两个中型足球场大小,铺设着坚硬平整的麻石地砖,四周种植着高大的细叶榕树。另一处应急避难场所就是与该地块相连接的“文化广场”。沿塑像旁边拾级而上便是两地落差约三米,现辟为一个大型露天文化活动场所,按原地型,在地势较低一侧建有一个舞台,在地势较高的一面建半环型阶梯式看台,总体面积也是相当两个中型足球场大小。四周没有乔木,很空旷。

    被访的市民有人提起寸金桥公园里的防空洞。大家都想知道,这防空洞是不是防空防灾应急避难场所。据了解,防空洞建于解放初期,是当时我市建国以来的重要防空避难场所。

    应急办:“十二五”期间,加大完善应急场所配套设施

    “我市目前的地下防空室,常态下应用于停车使用,紧急情况下的短时间内,不具备长时间的生活条件。其还没有完善好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加大完善配套设施。如通风、饮食、医疗、通讯、供电供水等。借鉴外地先进的理念,建立一些具备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条件的、有一定规模的救助基地。”市应急办公室副主任谈建军对记者说。

    我市有哪些重要应急力量?

    记者在应急办公室了解到,我市共有应急物资储备库19个,也有一些重要的应急力量:一是市应急委及其专项指挥机构。我市20006成立了应急委,由60个单位领导组成,其中市长任主任,市委6为常委和市政府所有副市长任副主任,统一领导全市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下辖4个专项指挥机构: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所、市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二是市政府应急办。三是市应急管理专家组、抓家库。四是市突发事件信息员。五是非专业家应急队伍。

    相关链接:

    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形成了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市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七项行动”启动
  • 湛江公交升级校园定制专线:暖心护航学子新学期求学路
  • 湛江吴川国际机场迎送旅客近55.1万人次
  • 湛江火车站暑运结束,迎送旅客46万人次
  • 药品安全,监管为民!湛江市2025年药品安全宣传周启动
  • 全市同步开展秋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统一行动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