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坡游鱼
北坡镇老圩于每年的元宵节(正月十四、十五号)都会举行独具特色和当地文化氛围的“游鱼”活动,活动当晚,当地家家户户都会拿上早早就手工扎好的各种彩色鱼灯结队巡游,当地沉醉在一片欢乐和热闹的气氛中,那场面绝对算得上是“万人空巷”。北坡圩游“鱼”最早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其寓意“北坡老圩属旱坡地,常患旱灾,游‘鱼’带水,祈求来年农业生产风调雨顺、年年有余”。几百年来,代代相传,从未停歇,既传承又发展。现在,“游鱼”已经成为北坡一张闪亮的传统文化的名片。
传说有一年春天,天突然连续数日降暴雨,雨水瀑涨至北坡老圩所有旱坡地,村民们在被雨水浸透的坡地上欢声鹊跃,小孩们在水中玩弄嬉戏。突然,成群结队的鲤鱼游到坡地边嬉水和觅食,有些村民便赶紧捕捉。此时,村民中有位长者大喊一声“不准捉,它们是水神,今天的雨水是它们带来的!”。此时此刻,意欲捉鱼者都停手。说来也怪,鱼儿们根本不惧怕人,泰然自若地觅食和嬉戏,小孩们可以抱着鱼玩,大人们可以随便伸手摸鱼,出现了一幕人鱼共舞的欢庆景象。
有了充沛的雨水,当年北坡老圩的农业生产大丰收。因此,村民为了纪念这群鲤鱼,同时祈求来年雨水充足,便自发组织起来,商议定于每年元宵节晚上进行游“鱼”。起初时,对游鱼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圩居住的每户农家,每家不分男女老少都至少要有一人参加;“鱼”都必须是自家裱制。北坡老圩游的“鱼”都是用纸糊裱而成,彩墨鱼状,裱出的鱼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鱼腹内置蜡烛,用1.5~2米长的木棍緾系着鱼,鱼身能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