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机器轰鸣,重大项目建设正酣。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湛江对外开放前沿和经济发展主战场,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59.3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 19.8%;同年7月,东海岛化工园区获省级认定。
近年来,湛江经开区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立足职能,围绕湛江法院“1235+N”工作体系,锚定经开区“三区一基地”目标,按“一强两增三优”路径,为重大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主动靠前谋划,党建引领护航“主心骨”
坚持党建引领,秉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思路,经开区法院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搭建法企党建共建桥梁。建立重大涉企案件报告制度,对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涉企案件专人跟踪,以全链条闭环机制解决企业难题。
响应经开区现代化产业专项行动,在挂牌“保护营商环境工作站”、签订《府院联动保障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创建“服务大项目建设工作平台” 基础上,经开区法院进一步优化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工作指引,满足企业司法需求。依托该平台,健全联调机制,促进矛盾源头化解、诉前化解,打造 “法院 + 园区” 多元解纷品牌与无讼园区、企业;专题研究产业升级涉法律政策问题,加强信息联动,争创亮点品牌。
完善服务机制,筑牢大项目司法 “基本盘”
经开区法院开通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 “绿色通道”,发挥投资者司法服务平台作用,加强与投资促进局、发改局等单位协调,对重大涉企案件优先受理、建立专门台账,保障立审执衔接与监督管理。今年来受理重大涉企案件54宗,审结25宗。
某建筑工程公司因出租物资、提供施工服务后未收回全款诉至经开区法院,案件进入绿色通道后,立案窗口当日完成登记录入。承办法官组织 “背靠背” 调解,3次调解后双方达成和解:原告免利息,被告限期付本金。该案从立案到审结仅31天,高效解纷获企业好评。
建立涉企案件执行评估机制,经开区法院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对涉重大项目企业执行案件,压缩查控时长、提升处置质效;实行 “一案一评估”,规范保全措施。今年来执结拖欠企业账款案件91件,追回款项3746.47万元。
实质化解纠纷,护航项目建设 “不停步”
大项目建设周期长、主体多,易爆发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经开区法院坚持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节约司法资源,实现法律与社会效果统一。
今年5月,某承揽合同纠纷中,经开区法院承办法官考虑诉讼可能影响项目推进,第一时间沟通被告掌握项目进度、资金困境,梳理原告诉求锁定争议焦点。通过 “法理 + 情理” 双向调解,促成双方和解并即时履行,被告结清工程款,原告撤诉,纠纷高效化解。
经开区法院推动调解组织下沉、服务下移,依托服务平台实现司法 “零距离”,引入3家市场化调解组织,聘特邀调解员,派专员常驻管委会综治中心推进先行调解。今年来化解涉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点项目纠纷6件。东海法庭今年受理民事案件近1000件,人均结案超200件,调解率29.52%。
法企联动共建,织密法治护航 “连心网”
以 “法企共建” 为纽带,经开区法院组建专业“智囊团”,提供“一对一”定制化服务,推动司法与企业需求融合。
建立“法企”沟通常态化机制,与湛江宝钢、中科炼化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实现信息互通、聚焦难点、研判风险;定期召开“法企面对面”座谈会,听取意见;开展 “送法进企业”活动,青年法官普法志愿团不定期宣讲,总结企业经营法律风险并制发提示书。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联合行政机关开展 “行政案件大讲堂”,邀请企业代表旁听庭审并研讨,今年已邀请5场次,提升企业依法经营与维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