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最新研究表明:滇金丝猴折断树枝,不是“搞破坏”!

2025-11-02 10:58 来源:新华网

研究发现滇金丝猴是“生态工程师”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濒危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韧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工程师”。该成果于近期发表在了国际期刊《动物》上。


图片

2025年3月10日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滇金丝猴。


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主导的团队历经数十年,深入云南高山寒温带森林,通过系统观测和数据分析,揭示了滇金丝猴对森林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滇金丝猴在取食、移动等活动中造成的树枝折断行为,显著增加了林冠层空隙。


“我们发现,当前滇金丝猴的栖息地林窗覆盖率达38.3%,明显高于历史栖息地的29.9%至33.5%。这些林窗有效改善了阳光渗透与水分分布,优化了森林微气候环境。”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研究员肖文说。


图片

没有滇金丝猴的区域,林窗较小,植物群落单一(左图);滇金丝猴活动的区域,因其取食等行为折断林冠树枝,增大林窗,改变林下气候条件,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且优化了森林结构(右图)。


得益于这一“扰动效应”,滇金丝猴现居地植物群落呈现显著繁荣态势:树种数量为废弃40年历史栖息地的近两倍,灌木种类多出2.5倍,草本植物丰富度达3倍以上。同时,树木年龄结构更为合理,幼苗占比高,形成健康的金字塔型结构,表明生态系统具备更强的更新能力与恢复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滇金丝猴离开20年后,其历史栖息地仍保留更大的林窗面积和更高的物种多样性,证明其生态影响具有长期持续性。”论文第一作者之一、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李娜博士说。


图片

2024年9月30日在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拍摄的滇金丝猴。


肖文指出,研究成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研究改变了传统上将濒危物种视为被动保护对象的认知,可以说,滇金丝猴通过自然行为主动调节森林结构,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系统工程师’。优先保护此类关键物种,不仅能提升保护效率,还可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恢复。”


团队呼吁,以云南省灵长类为旗舰物种构建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


图片

2025年6月15日,游客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滇金丝猴合影。


编辑:徐卫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广东海大举办招聘会  “就在南粤”聚力引才
  • 黄瑾明国医大师传承工作站揭牌 壮医针灸学术流派落户市第一中医医院
  • 产业擎旗,向海图强!湛江经开区“百千万工程”三年夯基成势
  • 湛江这场消防运动会,用趣味竞技点亮全民消防意识
  • “粤能守护·2025”广东省(湛江)能源应急综合演练成功举行
  • 极地知识进校园 广东站走进海大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