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连通霞赤

2015-12-13 16:44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图/殷翊展 文/通讯员霍自强

处在人民大道中的城市雕塑——三帆。

椹川大道(旧名霞赤路)和海滨大道(旧名海滨路)是湛江主城区两条南北向主干道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由于两条道路分别是在湛江解放前和解放后建成,市民习惯分别称之为“旧线”和“新线”。当时,霞赤路自南至北分为1、2、3、4、5、6路,海滨路也是同样,自南至北分为1、2、3、4、5、6、7路,1992年;两条主干道经改造扩建后分别改称为椹川大道和海滨大道,自南至北分别称之为大道南、大道中、大道北,海滨7路更早之前改造扩建后改称为“海北路”。

椹川大道边上的旧厂房与烟囱。

“一个城市分两块,人打赤脚牛穿鞋”

湛江原来有一个笑话,“一个城市分两块,人打赤脚牛穿鞋”。“一个城市分两块”,说的是湛江城区原来只有霞山(旧称西营)和赤坎两区,两区之间是农村,相距10多公里。“人打赤脚牛穿鞋”是因为解放前农民穷,穿不起鞋子;而牛因为是农民生存的主要帮手显得特别贵重,为了保护牛蹄,农民自己穿不起鞋子也要给牛穿上牛鞋。笑话的背后,反映出当时湛江城市的结构特征和农民劳动的实际状态。

改造后的椹川大道北宽阔明亮

据《湛江交通志》,1899年,广州湾当局为加强殖民统治和掠夺在西营(今霞山)开埠,1910年在现南桥河南桥处建起临时木桥,将西营至赤坎的牛车路修改扩大为几米宽的马车道,以后又逐渐修建成不足10米宽的沥青路,旧称“西赤路”,1964年,随着西营改名为霞山,“西赤路”便更名为“霞赤路”。

笔直的椹川大道北。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霞赤路沿路,尤其是西侧地带是湛江工厂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逢上下班时间,各个工厂上下班的工人自行车队如洪流般塞满了一些路段,场面颇为壮观。

1991年,霞赤路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扩建,路面从原来不足10米的沥青路建为42米宽双向4车道的标准化城市道路,并更名为“椹川大道”。

123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高铁北站与夕阳共舞 与霓虹灯同绚
  • 湛江禽肉海外“掘金”   1—4月出口禽肉比增101.2%
  • 2025湛江市第三届百姓微宣讲决赛落幕
  • 聚焦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湛江展馆“鲜美”出圈 海洋文化+文旅融合引燃湾区热情
  • 百岁老人沈少芳:她是全村人人疼爱的“村宝”
  • 湛江积极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1. 1 廉江百岁老人肖保春:岁月沉淀下的长寿密码与优良家风
  2. 2 百岁老人沈少芳:她是全村人人疼爱的“村宝”
  3. 3 “运动好习惯,活力大课间”课间操比赛启幕
  4. 4 报小图·体育|2025年全国青少年游泳巡回赛湛江站举行
  5. 5 雷州调风镇横山村利用拆旧复垦土地种植50多亩荔枝,村民收入大增
  6. 6 香港工商总会荃湾分会赴遂溪殷屋村观赏鹰雄舞
  7. 7 湛江十八小举办“心理健康月”家长开放日活动
  8. 8 雷州市调风镇第一长寿老人杨少梅的生活哲学:勤劳坚韧 极简豁达
  9. 9 368名运河卫士清漂守护粤西“大水缸”——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开展鹤地水库清漂专项行动
  10. 10 吴川梅菉103岁寿星卓瑞芳的“长寿密码”:坚持规律生活  心态乐观宽容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