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到农村的城里人找到了发展的机会、宁静闲适的生活;那么他们的回流又给农村带来什么?连日来,记者走访全市多条农村,了解到,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下,农村正致力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一批批回流人才推进了这一进程。
回流大学生促进农村耕田技术化。 记者 欧阳泽 摄
人才流
种田不仅有农民还有大学生
记者近日走访雷州市客路镇铜鼓村,实地察看了雷州市附城埔北水稻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新建设的热带农业产业生产基地。陈野石,被当地人称为“最美农民”,是附城埔北水稻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其创立的合作社是雷州市首家水稻合作社。1991年,他从大连水产学院毕业后,到过湛江市海事局任职,也曾“下海”经商。当看到家乡劳动力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益低,他选择放弃在城市已有的事业,回乡进行农业生产。
“目前我们有3个合作社,共有15名大学生任职机械操作员等,其中有8名从湛江市技术学校毕业,他们现不仅能熟练地操作农机,还懂得如何种植农作物”,陈野石说。
陈野石对农业生产事业的热忱,还感动了他的大儿子陈滨川。出生于1987年的陈滨川毕业于广东商学院外贸专业,凭借个人出色的能力曾受聘于深圳移动公司工作。不过,受父亲的影响,于去年2月底也毅然辞职回到农村来协助父亲管理合作社的事务。
同样,陈野石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也让不少大学生愿与之一起努力。去年年底,陈野石又收获了一名得力助手——研修过华南农业大学机电专业及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林智亮。他告诉记者:“当看到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得到改善,且渐成规模后,我便产生了‘回流’支援农业生产的想法。”
村民纷纷赞叹,以前种田的都是农民,如今有大学生加入。这批有活力的热忱年轻力量加入,无疑为农村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技术流
机械化生产科学种田
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机械化生产,机器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记者在现场看到,空地上放置着好几台农机。据陈野石介绍,在2013-2016年间已购置农机机械34台,其中包括了15吨稻谷烘干机、植保机、旱播机等,还有社员是带机入社的。
为提高农田耕种的机械化程度,日常农民主要负责田间管理,而育秧、打田、插秧、收割、烘干等其他一切皆由合作社全权负责。同时,合作社统一管理,进行种植、施肥、杀虫等工作。
据了解,为了更科学地耕种和管理农田,陈野石还加大对管理人员和社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与仲恺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聘请专家到合作社上课,指导技术。同时,引进良种培植,种植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埔北水稻专业合作社与海南番薯种植合作社合作,引进番薯品种日本高系十四种植,现今经济效益达到7元多/斤。
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不仅有效地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耕种的劳动强度及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性,促使部分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陈野石向大学生讲授自己种水稻的心得。 记者 李莉 摄
思想流
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埔北水稻专业合作社也看准了这个契机,研究了雷州市热带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概念规划,准备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前期打算开发的项目包括了游客接待中心、油菜花海、七彩花田、婚纱摄影基地等12个项目点,努力把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成集种植、养殖、教育、生态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创新农业旅游型经济模式。
“收了这季的水稻之后,将在这片土地种植大片的油菜花,打造油菜花海。其他的80亩山 果、100亩荔枝、50亩蔬菜及作息小屋、雷州特色小吃,餐饮和农作物品牌销售等也在紧密筹建”,陈野石告诉记者。
资金流
乡贤积极回流“造血”
据了解,从吴川走出去的老板近年来资金回流不断增多。该市作出了《关于深入实施“回归工程”的决定》,从2000年起系统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外出老板回乡参与文明村创建工作。
15年来,吴川市外出乡贤不但为家乡新农村“输血”,还积极回流“造血”,搞生态养殖、种植,办生态项目和企业,助力家乡经济发展。比较典型的是塘 镇明村宁康全,回家乡办燕来农牧养殖场,是粤西最大规模的智能化养殖场。据悉,2013年以来,以陈阳南、龙学勤、宁永杰、宁康全、吴日新、庞建文等人为代表的企业家,积极回乡投资创业,带动吴川经济发展。在他们的带领下,广大吴川乡贤累计回乡投资(含拟建)38人(次),计划总投资66.2128亿元,已投资14.785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16个,正在建设的项目22个,投资项目包括工业项目9个,房地产项目5个,餐饮、农业、商业项目19个,旅游业项目3个。)
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现代农业的发展正吸引着更多的有志之士“回流”农村,陈野石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大学生能够“回流”到农村来,将技术和知识带回农村,支援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