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霞山打造“一中心一平台” 让湛江蚝链动全国

2025-07-28 08:4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黄芷倩 记者林宇云

霞山蚝都大楼(资料图)。记者李忠 摄

踏入中国蚝都大厦,巨大蚝壳造型的展厅映入眼帘,大屏上实时数据流正勾勒着产业数字化新图景。来到中国蚝都·蚝文化馆,老照片与蚝壳展品串联起湛江与蚝的历史渊源。在这新老交织的背景下,霞山区正全力挖掘“湛江蚝”发展潜力,将传统蚝养殖业向现代化产业集群推进,以“一中心一平台”为核心引擎,破解产业发展难题,驱动传统生蚝产业从“物理集聚”到“数字蝶变”跃升。

中国蚝都·蚝文化馆(资料图)。记者张锋锋 摄

整合资源

构建产业集聚新格局

目光转向霞山区新湖大道南北两侧,这里曾经零星分布着新湖水产、粤之宝等50多家水产品加工和批发个体户,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产业规模受限,周边环境也不尽如人意。

霞山区看准了这片区域位于湛江三大生蚝养殖区中心的“地利”,以及紧邻黎湛铁路、湛江港和综保区的交通优势,决心整合低效土地资源,规划建设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走进初具雏形的示范区,总部经济中心、供销产一体化发展区、文化创意区和综合服务配套区四大功能区轮廓清晰,中国蚝都大厦将集办公、交易、科研、会展和酒店服务于一体,成为产业“智慧大脑”。目前,大厦已吸引粤之宝、湛小蚝、玖泰冷冻等20家企业入驻,入驻率达82%。

供销产一体化发展区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海水引入自动化系统成功试运行,彻底告别了“货车拉海水”的历史。“创新采用‘政府领导+国企投资+专业运营’模式,我们正与新湖水产合作共建中国蚝都综合批发市场,目标是进一步优化整合湛江生蚝产业供应链。”指着正在建设的批发市场区域,项目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中国蚝都基础设施项目累计投入已超2600万元,产业集聚的磁场效应正在形成。

中国蚝都产业互联网平台实时信息一览(资料图)。记者张锋锋 摄

强化保障

力保产业蓝图稳落地

如何让这幅宏大的产业升级蓝图从纸面加速走向现实?霞山区打出了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与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深度合作,打造“一中心一平台”,即湛江市霞山区产业运营中心和中国蚝都产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构建全国首个生蚝产业全流程线上闭环数字化管理体系。

为确保高效推进,霞山区对标市委“一三三”工作方法,建立了“分管副区长一周一调度,区长一月一复盘”以及“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攻坚机制,明确了各个项目的开竣工时间、资金谋划计划、年度投资计划、建设任务、存在问题和责任部门。同时,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的“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专班”,全力破解土地审批、资金筹措等重难点问题。专班成员表示:“我们积极邀请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市生蚝产业协会等‘外脑’加入,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数字赋能

湛江蚝产业链动全国

湛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湛江蚝”声名远扬,全市生蚝养殖场面积超10万亩,年产量超40万吨,年产值达70亿元。然而,传统生蚝产业面临着养殖海域、加工场地和区域市场的物理空间限制,难以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为突破这些限制,中国蚝都产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平台的使命,就是要打破这些物理围墙,让‘湛江蚝’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平台建设团队负责人语气坚定。目前,平台正紧锣密鼓地接入湛江本地养殖户、加工企业、冷链物流和经销商,同时积极引入山东、福建、广西等全国生蚝主产区资源,一个覆盖超100万亩蚝田的庞大“数字化资源池”正在汇聚。

更深远的是,平台将记录每一只生蚝从育苗、养殖、采捕、运输、清洗、分拣、净化、包装、冷链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将生蚝产业链的“育苗、养殖、加工、物流、销售、金融”全环节数字化。通过大数据洞察全国消费市场需求,平台将精准架设供需桥梁,让“湛江蚝”鲜销全国之路更加畅通。眼下,一场覆盖全市的蚝田、蚝农、蚝商资源大摸查及信息采集入驻工作已经启动。

数字纳统

强链延链向高附加值跃升

传统生蚝产业交易分散、数据缺失,大量经济效益难以归集统计。“中国蚝都产业互联网平台将构建数字化交易闭环,实时归集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易、物流、资金流数据,动态生成‘生蚝产业数字地图’和‘生蚝产业指数’。”霞山区产业运营中心负责人强调,这将为职能部门实时监测产能变化、价格波动和税收情况提供“火眼金睛”。更重要的是,依托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将无处遁形。

产业运营中心正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着手建立专属的招商数字资产库,深度挖掘企业、产业、人才、科技成果、媒体和科技发展趋势等多维数据,为招商提供精准决策支持。“精准招商是我们的利器,目标直指补齐高附加值短板、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比如引进蚝壳加工企业提取碳酸钙、生物科技公司提取蚝肽等项目。”负责人点明了方向。未来,平台还将整合水质监测、气象预测等数据,为养殖户优化投苗与采收周期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提升亩产效益。目前,技术团队已进驻中心,泛海产品(生蚝)产业链图谱编制和产业链数据采集工作正有序铺开。

站在示范区工地上,霞山区对“中国蚝都”的未来图景已然清晰。强化产业集聚与规范是根基,将吸引更多生蚝企业汇聚于此,彻底改变“小散乱弱”的旧貌。深化品牌打造与推广是核心,“湛江蚝”的金字招牌将通过生蚝文化节、美食节、高端会展等活动,闪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突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支撑,深化与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让蚝干蚝油、蚝壳高值化利用,牡蛎胶囊等新产品、新业态破土而出,同时携手高校培育专业人才。推进产业链延伸与拓展是动能,打通育苗、养殖与加工、销售的堵点,推动一二三产业在此深度交融,让产业附加值攀升。

从整合低效土地到盘活闲置站场,从创新运营模式到拥抱数字浪潮,霞山以“一中心一平台”为支点,为“湛江蚝”全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场从“物理集聚”到“数字蝶变”的产业升级大戏,正在湛江湾畔磅礴上演。

编辑:何海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海洋牧场在抵御台风中挺进“深蓝”
  • 吴川市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筑牢蚊媒防控屏障
  • 乾塘荷花文化季开幕 万亩荷塘打造农文旅新标杆
  • 霞山打造“一中心一平台” 让湛江蚝链动全国
  • 水上巴士架起交通文旅+融合的黄金水道
  • 世界红树林日:“无人机+无人船”的智慧生态修复战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