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让防蚊灭蚊的群众热情“燃”起来

2025-08-21 09:19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陈天心

8月19日,记者从吴川市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其于8月14日组织该市镇村志愿者30多人到覃巴镇那碌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以创新方式激发群众环境治理积极性。(8月20日《湛江日报》)

吴川那碌村的志愿服务现场,村民们手持积分兑换到的防蚊物资,脸上满是参与后的获得感——这一“即时积分兑换”的创新做法,用“劳动换实惠”的实在方式,让村民从防蚊灭蚊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也让基层防控的群众热情真正“燃”了起来。秋初多雨、蚊媒活跃,能否筑牢健康防线,关键就在于能否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群众热情要“燃”,得先找对“引火点”——回应需求,让参与有“实惠”。那碌村的创新之所以见效,关键在于精准对接了村民的现实需求:近期雨多蚊虫也多,村民对防蚊用品有需求,此时用这些物资作为积分奖励,既解了群众的日常之需,又让参与防蚊灭蚊有了直观回报。村民清理一处积水、参与一次消杀,就能即时拿到实用物资,这种“付出即有收获”的激励,远比单纯的口号宣传更有说服力。反观过去一些地方的防控,之所以陷入“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往往就是因为没能找准群众的“需求点”。正如村干部所说,“小积分撬动大行动”,当群众发现参与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直接守护自家健康、获得实用物资,自然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参与”。

群众热情要“燃”,更要添好“助燃剂”——唤醒意识,让参与有“温度”。在那碌村的活动中,志愿队伍与村民一起“从公共绿地到村民院落”拉网式整治,积分兑换的过程,也是群众学习防蚊知识、掌握清理技巧的过程。村民翻盆倒罐清积水,看到杂物清理后环境的变化,再拿到用劳动换来的实用物资,这种“沉浸式参与”带来的,不仅是物资上的满足,更有精神上的——“我的家园我守护”的归属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这种意识上的转变,是比物资激励更持久的“助燃剂”——即便积分兑换活动结束,或许大部分村民仍然会主动清理阳台的花盆积水、疏通院落的排水沟,让防蚊习惯融入日常。

群众热情要“燃”,还需搭好“恒温炉”——因地制宜,让参与有“活力”。群众的热情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引”出来的。各地情况不同,激励方式也不必千篇一律——城市社区与乡镇村落的需求不同,老人与年轻人的喜好也有差异,若用“一刀切”的方式动员,难免会让热情“降温”。因此,激励方式更需“量体裁衣”:在蚊虫消杀物资需求大的乡村,可学那碌村“即时积分兑换”,让参与回报看得见、用得上;在居民集中的社区,可推出“无蚊家园”创建,用荣誉激励带动全家老幼参与,或是组建“邻里监督小组”,让防蚊变成小区里的互助行动;对年轻群体,还可结合志愿服务时长认证等形式,让参与更具时代感。

吴川那碌村的实践证明,只要找对方法、花足心思,就能把群众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让防蚊灭蚊的热情从“一点星火”聚成“燎原之势”。当更多地方能像那碌村这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参与热情,当每一位市民都主动扛起防蚊责任,我们定能织密一张无死角的健康防护网。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草屋星火映初心——探访东海岛邓屋村,寻迹当年一批热血青年“找党”之路
  • “‘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2025遂溪县乐民镇第三届花蟹美食嘉年华启幕
  • 足球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遂溪杨柑镇以“村超”为媒绘就体育强镇新画卷
  • “智赋电网 创见未来”湛江供电局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分享会举办
  • 一手抓无障碍改造验收“硬标准”  一手送防蚊服务“软关怀”
  •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成功交付首批丙烯酸丁酯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