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警小豚”是谁?

2025-10-29 09:09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龙飞腾

湛江公安供图

10月27日,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辅导课在市八小举行。互动环节,积极参与互动的同学们拿到了文创纪念品“警小豚”。(据10月28日《湛江日报》)

“‘警小豚’是谁?”

10月28日,社交平台上,一只带着湛江印记的暖萌IP引来了众多网友“围观”,大家啧啧称奇之余,又忍不住好奇:这只又萌又有“警味”的小家伙,到底是什么来头?

“警小豚”,是湛江公安埋了很多“彩蛋”的原创IP——圆乎乎的头部是白海豚的灵动造型,头上顶着象征公安身份的警徽,戴着兼具科技感与守护感的智能耳罩,红蓝双色块勾勒出警灯意象,胸前“0759110”的警号既是湛江报警电话,更是刻在湛江人记忆里的安全密码,肩上可随警龄晋升的警衔藏着职业敬意,手脚的海洋纹铠甲则深深烙印着海滨城市的特质。如今,就连“湛江公安”的视频号,都换上了它的头像,让这只“警小豚”正式走进公众视野。

湛江人对雷州湾的中华白海豚,总有份特殊感情——那是伴着海浪长大的“海洋精灵”,是渔民口中会带来好运气的“吉祥守护”。如今,以中华白海豚为设计灵感、戴着警徽的“警小豚”出道,一亮相就让不少人觉得“亲切得像身边的熟人”。其实这只“警小豚”的走红,不只是因为长得可爱,更因为它悄悄改写了大家对警务形象的固有印象:原来警察的守护,也能像海风拂过海面那样:温柔又有力量。

过去提起警察,很多人会先想到制服的严肃、执法的庄重,这种“距离感”不是刻意为之,却也客观存在。就像小时候路过派出所,想靠近瞄瞄又有点怯生生。但“警小豚”不一样,它自带一种“地域亲切感”——头顶的警徽闪亮但不刺眼,胸前“0759110”的警号像家乡的区号那样亲切,连肩上的警衔都设计成能“成长”的样子。这哪里是一个冰冷的IP,更像一个会打招呼的“吉祥物”:它懂湛江的海,懂湛江人的生活,也懂大家对“安全”的期待。

有人担心“可爱”会冲淡警察的严肃性,但在笔者看来,“可盐可甜”的反差感正是“警小豚”最打动人的地方。这几年网上流行的“可盐可甜”,指可以很甜美可爱,也可以很酷帅霸气。“警小豚”,同样可以在“盐(严)”与“甜”之间,实现“一秒切换”——它的“甜”,是软萌的外形、亲切的语态,是法治课堂上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文创,是打破警民隔阂的温柔桥梁,让大家愿意主动靠近、倾听安全提示;它的“盐”(严),是警徽承载的权威、警灯象征的使命,是换上特警装备时的雷霆之势、穿上交警制服后的疏导之责,不同警种的“变身”形象,把警务工作的专业性藏在了“萌”的外壳下。这就像裹着糖衣的良药,甜味让良药不再难咽,而药效才是最终的根本——“警小豚”用亲切形象拉近距离,最终要传递的,仍是警察守护平安的坚定。

刚“出道”就收获满满“流量”,“警小豚”可不能只停留在“萌出圈”的热闹里。要真正走进生活、发挥作用,才算不辜负这份期待。比如宣传“一盔一带”时,不用再贴满严肃的标语,不如印上“警小豚”的贴纸——孩子看到会主动让家长戴头盔,把贴纸贴在头盔上,家长看到也会觉得“这提醒不烦人”;反诈宣传时,做一套“警小豚”的表情包,年轻人发朋友圈时顺手用上,比讲大道理管用多了。它不应该只是课堂上的小礼物,更该变成菜市场里的安全提示牌、社区公告栏里的温馨提醒,甚至是湛江市民手机里的表情包。这会让大家觉得,警察的守护不是遥远的“职责”,而是每天都在身边的“陪伴”。

“警小豚”不仅是一个新IP,更是湛江公安递向市民的一份“双向奔赴”的心意。从此,“平安湛江”的底色,又多了一抹温柔而坚定的亮色。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前三季度经济答卷亮眼  工业消费进出口协同发力冲刺全年目标
  • 湛江日报社发起“爱心帮扶联盟”解农户燃眉之急
  • 众力汇聚,麻章“百千万工程”硕果满枝
  • 湛江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主题活动
  • “书香重阳・童心敬老”亲子阅读活动举行
  • 品诗诵文忆重阳 孝亲怀古共书香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