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媒体桥”架起助农兴农暖心路

2025-10-29 09:1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蔡延鹏

“这批红米是我们很多村民的心血,如今却困在仓库里。”吴川市兰石镇名利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文聪道出当下困境。(10月28日湛江日报)

吴川市兰石镇名利村5500斤临期红米的滞销困境,随着湛江日报社的迅速行动迎来转机。10月28日,通过报社发起的“爱心帮扶联盟”高效运作,1100包5斤装红米在一天内售罄。

这场助农行动源于贯穿始终的“媒体担当”:从“快”字抢占先机,到“智”字搭建桥梁,再到“远”字谋划长效,主流媒体用专业能力架起了城乡供需的连心桥。

“快”的背后,是“不耽误一袋米”的责任感。对靠土地吃饭的村民而言,临期的不仅是红米,更是辛勤耕耘的回报。接到求助函后,湛江日报社第一时间双线行动: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实情,电商平台同步开辟销售专区。这种“接函即动”的效率,源于对农民急难愁盼的深刻体察——早一天推广,红米就多一分销路,村民就少一分损失。这份与时间赛跑的自觉,正是主流媒体为民情怀的直接体现。

“智”的深处,是“不止于卖产品”的巧思。优质红米困于仓库,根源在于销售渠道单一。湛江日报社创新发起“爱心帮扶联盟”,构建“批量采购+公益帮扶+爱心消费”的三方共赢机制。认购50包即可成为联盟成员、获得品牌曝光的设计,既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又为红米拓宽了稳定销路。这种将公益属性与市场逻辑相结合的智慧,让助农从“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赋能”,是媒体从“传声筒”升级为“连接器”的生动实践。

“远”的内核,是“为产业谋长远”的担当。名利村的红米本有先天优势:袂花江畔的沃土孕育出富含矿物质的品质,“合作社+农户”模式保障了标准化生产,“名利禾花”商标更凝聚着村民的产业期待。湛江日报社不仅解决眼前滞销,更在为特色产业探路——通过媒体影响力让“藏在深闺”的好米被看见,为建立长效产销机制铺路。这与广东“媒体+农业”融合发展的探索一脉相承,让媒体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这场红米救援行动早已超越单次助农的意义。对主流媒体而言,“媒体担当”是面对民生需求时的本能响应:不辜负每一分耕耘,不浪费每一份优质产能,不缺位每一次助农契机。从徐闻菠萝借媒体矩阵畅销,到名利红米靠“爱心联盟”突围,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与资源整合力,正是破解“酒香怕巷子深”的关键密钥。

这道由媒体搭建的“连心桥”,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希望,一头连着市场需求的暖流。它所承载的,不仅是5500斤红米的销路,更是乡村振兴的底气与信心。这,正是“媒体+”赋能带来的最动人的发展力量。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前三季度经济答卷亮眼  工业消费进出口协同发力冲刺全年目标
  • 湛江日报社发起“爱心帮扶联盟”解农户燃眉之急
  • 众力汇聚,麻章“百千万工程”硕果满枝
  • 湛江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主题活动
  • “书香重阳・童心敬老”亲子阅读活动举行
  • 品诗诵文忆重阳 孝亲怀古共书香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