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充满童趣的幼儿园里拼装智力玩具。记者简陈明摄
“自力更生,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
徐闻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创强要添置设备,要搞校园建设,项项都要钱。
学校缺钱怎办?徐闻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刘养说:“学校除了自己做不了的设备和楼房建筑,漆刷校舍门窗、平整校园等很多项目是老师利用晚上和节假日自己动手做的。”
走进海安中学,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幢幢刷新的教学楼。在教室里,记者看不到暴露的电线,教室里的灯管明亮,电风扇在不停地转动着。海安中学校长邓堪美介绍说,过去,这间学校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杂乱,学校创强后,学校组织熟练用电设备安装技术的7名物理老师组成线路安装小组,学生白天上课,他们就用晚上和周末整理安装线路,老师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校的线路和设备安装。邓堪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如果这些线路和设备雇请工程队来安装,至少要花6万元。”
在徐闻首批创强校园,浓浓的校园文化扑面而来,以“感恩” 、“礼仪”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琳琅满目。海安中心小学校长林望义说:“这些校园文化,从主题的设计,到校园文化长廊的制作,都是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做的。”
记者在下桥中学采访,正遇上学校安装多功能会议室,记者看到有几个人正光着膀子忙着钻孔安装椅子。下桥中学校长王耀东说:“你别以为这些光着膀子安装椅子的是外面请来的工程队,他们全是我们的学校的老师。”
王耀东说,学校在创强中老师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学校每个领导垫付几万元来搞建设,很多老师回到农村家庭带来农具,自己动手清理学校杂草,有的老师还开来家里的手扶拖拉机将学校的垃圾杂泥运走。
下桥二中的校长郑丰说:“学校创强老师买油漆自己动手抓刷子油刷门窗,像这样的活有些老师还是第一次干,在油刷过程中,油漆滴到了老师们的头发和脸上,他们变成了“小花猫”,女老师的红裙子变成了蓝花裙。”
下桥迈埚小学是一间乡村小学,学校创强后,村里发动外出做生意的村民捐款10多万元,村干部带领40多名村民和学校的老师铲除学校的杂草、平整运动场跑道、铺设校园彩砖、刷新校舍墙壁,把这间学校建成像模像样的学校。
“建设学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徐闻教育创强,不是政府在唱“独角戏”。在徐闻的教育创强这出大戏中有一批“群众演员”,他们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都表演得十分精彩。
走进海安中学校园,记者看到一幢幢写着 “双泰楼”、“海装楼”、“新港楼”、“港航楼”的教学楼。海安中学校长邓堪美说:“2003年,徐闻海安新港和比邻的海安中学共建的一道围墙,开始了海安镇中小学与海安港港航企业的港校共建工程。几年来仅我校每个公司支持资金超过30万元。”
徐闻海安的港口企业在教育创强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海安新港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虹说:“支持教育建设学校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邓堪美说,学校创强联系这些企业,老总们表态给钱支持学校创强都非常干脆。广东双泰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庄,一听到学校创强,当即表示支持5万元。徐闻县海运有限公司董事长邱之团当时患病在广州住院,他在电话里当即表示支持5万元,第二天财会人员就把款项办理到学校的账了。湛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黄汝德说:“我们企业能拿一分钱就要支持一分钱,我们不但这次创强要支持学校,今后还要更加支持教育事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徐闻教育创强的项目中,学校创强很多项目是工程老板垫资建设的。徐闻县教育局分管创强工作的副局长吴振农说:“首批创强学校的建设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但付给工程老板的资金不足几成,但没有发现有工程老板到学校催要工程款的。”
徐闻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是下桥二中教育创强中校园基础项目的建设企业,该公司从建材公司赊销建筑材料,每天出动10多人施工,整个过程垫付了11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该公司还没有领到一分钱的工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