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擦亮李晋熙这块湛江文化名片

2025-10-30 15:29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宋立民(麻章)

日前,雷州白沙镇邦塘村李晋熙的族人发来照片:被台风“麦德姆”吹倒的李晋熙故居的墙体正在翻修,2014年12月湛江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湛江市名址·李晋熙故居”的牌子赫然入目。

笔者整理李晋熙(字春卿)的《漉云斋集句》已经十年,对于李晋熙也算了解。李晋熙光绪十一年中举,十六年登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宣统二年任农工商部主事。曾主讲于遂溪潜移书院、汤显祖创办的徐闻贵生书院。其《漉云斋集句》是李晋熙数十载殚精竭虑,持之以恒的结晶,量大而质高,昔日影响颇大。“岭南才子”陈乔森称为“奇俊不可及”。

集句诗是中国传统诗词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属于典型的“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从古诗里选取现成诗句,重新组合却格律谨严,内容连贯,独出心裁,别有洞天。

集句诗起源于晋代,壮大于南宋,中衰于金元而繁荣于明清。《漉云斋集句》前八卷为“集唐杂句”,第九卷是“集少陵句”,第十卷为“集白香山句”,皆属于集唐;最后两卷为集苏东坡与陆放翁。而且全书大部分为集句诗中最具难度的五、七言律诗。“集唐杂句”第一卷,就涉及著名的唐代诗人175人,仅此一点,足以惊世骇俗。

无奈许久以来,大家提及“雷州文化”,聚焦往往在“流寓文化”——历史上被贬谪至此的官员、文人墨客带来的中原文明——如解缙、苏轼、苏辙、寇准、秦观、汤显祖、李纲等的著述创作、教育兴学、艺术传承等。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本土名家李晋熙的意义与价值——其发小陆应暄曰:“充其所学,必能追少陵香山玉局及吾家剑南之后。”是故从本土文化的意义上考察,《漉云斋集句》亦堪称雷州一绝。

同时,《漉云斋集句》显示了成熟期的清代集句诗的主要特点。如严格遵循“句不重出”的原则,每首集句诗作者亦不重出。且十分追求重新组合后的整体意境革新。洋洋1044首里近万句唐诗,仅此“句不重出”一项,在全靠刻板与手抄的清代,难度可想而知。而清代士大夫将集句视为展示才学的载体,试人有才无才常以对对联为测试标准。故此,在《漉云斋集句》里,纯粹“诗的”即文学性的成分独占鳌头。

一句话,湛江大有必要擦亮李晋熙这块文化名片,例如修葺故居,搜集展品,编写年表与传记——我们已经做了一部分工作,如湛江科技学院已经成立了“李晋熙研究中心”——但是仍然有更多的处女地亟待开垦,还请有关部门更加关注。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机遇交汇叠加,动能积厚成势
  • 湛江日报社“爱心帮扶联盟”持续开放招募
  • 银龄先锋践初心 湛江敬老联欢庆重阳
  • 农技赋能增收 助力遂溪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 2025年湛江市职工乒乓球比赛开幕
  • 湛江前三季度经济答卷亮眼  工业消费进出口协同发力冲刺全年目标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