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赤坎区南桥街道京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刚放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图书阅览室:有的坐在凳子上翻看绘本,有的围在书桌前认真做题,工作人员则忙着整理新到的儿童读物。这个兼具阅读空间、文创展厅与活动场地的350平方米空间,自10月1日正式运营以来,已成为周边5万居民的“文化充电站”。
这热闹场景的背后,是京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湛江市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探索的“政企联动、资源互补”共建模式——曾经因“经费不足、人手不足、活动不丰”陷入困境的文明实践阵地,正因这场跨界合作重焕生机与活力。

场景焕新:从“沉睡阵地”到“民生热地”
作为湛江市中心城区核心社区,京基社区常住人口超2万,加上周边学校的2000余名学生,居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迫切。但此前,因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和持续经费支持,社区文明实践站一度“沉睡”。而这样的困境,在湛江并非个例,多数文明实践阵地曾因“无米为炊”的造血功能不足,面临利用率不高的难题。
破局的关键,始于一场跨界牵手。在湛江市文明办的牵头推动下,京基社区借鉴“南柳村经验”,成立社区社会公司,与湛江市新华发行集团达成深度共建协议,开启“以场地换服务、以运营反哺公益”的全新尝试。
自国庆以来,实践站的热闹便从未停歇。中秋主题的“童言童语 趣问妙答”活动、重阳时节的“书香养生 健康同行”和“情暖重阳、书画传情”活动、“寻味书香 共品家乡‘湛’味”亲子阅读沙龙、布鲁可BFC线下创作赛……6场丰富活动接连举办,让周边居民找到了文化乐趣。
“以前带孩子去新华书店要跑很远,现在下楼就能看书参加活动,太方便了。”一位陪同孩子阅读绘本的家长感慨道。
这样的改变,离不开湛江新华发行集团团队的用心运营。“我们在国庆正式开业,4名员工每天驻守在这里,负责图书管理、活动策划和日常服务。”湛江市新华发行集团总经理助理、湛江图书城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亚三指着墙上的活动计划表介绍,“按照合作协议,我们每年要开展不少于50场活动,现在已经排到了11月。接下来我们还会积极创新模式进行‘自我造血’,计划和周边的学校合作开展教育相关服务及社区托管服务,推动可持续发展。”
“以前社区想搞文化活动,常常卡在人手和资金上。”京基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慧敏望着热闹的活动现场,感慨地说。如今,实践站的到访人数持续增长,曾经“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文化服务困境,已随着合作的深入彻底破解。

模式创新:从“单向投入”到“互利共赢”
“我们不仅是经营者,更是社区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杨亚三介绍,目前实践站已配备一万多册书籍,开设文创空间、文化交流中心和图书阅览室,面向学生和居民提供免费阅读、作业辅导等公益服务,仅在消费书籍文创时收取费用。开业一个月来,“每周有安排、每月有主题”的文化氛围已然形成。
这种“文化服务+商业运营”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对社区而言,彻底解决了专业人手短缺、活动经费匮乏、服务供给不足的三大难题,文明实践阵地从“被动维护”变为“主动运营”;对新华书店来说,借助社区和学校的优质客流,获得了宝贵的线下端口,周边5万辐射人群为经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居民而言,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服务——学生有了安全便捷的课后学习空间,亲子活动有了优质平台。
这一试点探索,正是南桥街道“小生意+大公益”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以往文明实践站运营依赖财政投入,造血功能不足,很难长期维持。”南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辜福川表示,“探索成立社区社会公司,开展社区运营,以‘场地置换服务’模式,通过提供实践站场地,换取新华书店的专业运营和文化服务,不仅减轻了财政压力,还让阵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京基社区的共建模式每年能为社区节省大量水电与物业开支,切实降低基层运营成本;而新华书店带来的50场文化活动,更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精神滋养。这种模式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为辅,通过资源盘活实现服务升级,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的堵点痛点,达成“社会企业可发展、公益事业可持续、社会治理可提升”的三赢局面。
下一步,湛江市将密切跟踪试点成效,完善合作协议范本,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学校周边、人流量大的文明实践所(站)推广该模式,并拓展与其他文化企业、特色餐饮、邮政等市场主体的合作,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
从一间热闹的社区实践站出发,一条“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实践新路径,正在湛江逐步延伸,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温度与文化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