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发动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

坡头新屋仔村以“整村运营 + 城乡联动” 绘就共建共治共享新图景

2025-10-30 21:22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记者林宇云 通讯员李春怡 图/通讯员彭思意

坡头区麻斜街道新屋仔村曾深陷发展困境:毗邻客流密集区域,日均有大量游客经轮渡往返,却始终“人来即走、无消费留存”;村内农家院落、传统建筑等资源丰富,却因产业基础薄弱、青壮年外流,逐渐沦为“空心村”。

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新屋仔村以群众为核心,创新探索“整村运营+城乡联动”模式,唤醒沉睡资源,推动村民从“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之路。

新屋仔村农房改造为诗意院落。

共商共议聚共识,筑牢共建“根基”

乡村发展的关键在群众,群众的意愿是发展的“指南针”。为打破发展僵局,麻斜社区居委会主动搭建沟通平台,多次组织村民围绕“村庄怎么发展、资源怎么盘活、收益怎么分配”展开讨论。在充分征集意见、反复协商的基础上,以“整村运营”模式整合全村闲置资源,并共同选定与赤坎老街商会开展合作,为村庄发展注入市场力量。

在资源盘活过程中,村里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村民将自家闲置的房屋和院落资源拿出来后,可以自主选择参与方式。一是与运营公司合伙经营,共同投入、共担风险,获得经营收益和分红;二是将闲置院子出租,通过“动态租金”机制获得持续增长的财产性收入,闲置房屋月租从300元起步,每两年递增100元。这一设计,既保障了村民的长期收益,也为合作企业留出了发展空间,实现了“村民得实惠、企业有动力”的双赢开局,为后续共建工作筑牢了坚实基础。

新屋仔村墙绘。

文旅融合赋新能,激活共治“活力”

在“整村运营”推进中,新屋仔村始终坚持“村民主导、企业辅助”的共治原则,让村民全程参与到村庄改造、产业打造的各个环节,用群众智慧点亮乡村特色。

在特色空间打造上,村里遵循“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原则,优先选取3处闲置院落进行改造。改造方案制定前,运营公司与村民逐户沟通,充分吸纳村民对院落功能、装修风格的建议,融入本地文化,打造“有家·渔家乐”“有风·小院”等特色空间,形成“一院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有风·小院”将新中式书法元素与传统养生茶饮完美融合,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有家·渔家乐”则深耕本地特色,以南三青蟹、乾塘莲藕等坡头特殊食材为原料,打造地道农家风味。

同时,村里的裸露老墙也化身“麻斜风情”画卷,空置的篮球场变身图文并茂的文化长廊。未来还将引入坡头木雕、湛江编织等非遗项目,将村道普通树木更换为荔枝、龙眼等果树,实现文化、生态与经济的多元共赢。

新屋仔村改造后的院落一角。

城乡联动促共享,放大惠民“实效”

“百千万工程”的核心目标是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通过“城乡联动”,新屋仔村成功打通了资源流动的通道。借助赤坎老街“网红地标”的流量优势,将新屋仔村纳入“老街+乡村”旅游线路,引导城市客流向乡村流动;通过商会渠道,将村内新鲜海鲜、果蔬等特色农产品、非遗手工艺品接入赤坎老街销售网络。

部分参与村民通过房屋出租、就近务工等途径,月均增收超2000元……整村运营的活力,正持续转化为村民看得见的效益,吸引更多村民主动参与进来。目前,全村有50余处庭院即将投入改造。

新屋仔村的实践说明:群众是家园建设的主角。从观望到踊跃参与,从资源闲置到活力迸发,这个村庄的蜕变,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编辑:张雅婷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编委:林小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机遇交汇叠加,动能积厚成势
  • 湛江日报社“爱心帮扶联盟”持续开放招募
  • 银龄先锋践初心 湛江敬老联欢庆重阳
  • 农技赋能增收 助力遂溪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 2025年湛江市职工乒乓球比赛开幕
  • 湛江前三季度经济答卷亮眼  工业消费进出口协同发力冲刺全年目标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