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鸡舍为课堂开启家禽科学研究
日前,记者在广东海洋大学家禽育种中心的一幢鸡舍里见到了杜炳旺。
来自山西运城的他身材高挑、高鼻梁,戴着眼镜,穿着白大褂在一条条鸡舍里观察鸡的行为和产蛋情况。鸡舍里的鸡对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叫声此起彼伏,像一个闹哄哄的集市。
杜炳旺从鸡笼里抓出一只鸡说:“这就是贵妃鸡,瞧,多漂亮!”
贵妃鸡是一种源于法国的野生珍禽,从英国引进。杜炳旺对贵妃鸡可谓“一见钟情”,第一次见到贵妃鸡就着了迷:“凤冠、五爪、彩羽,简直是鸡中凤凰。尤其是公鸡,雄纠纠气昂昂,霸气十足,像不可一世的鳌拜!”2003年,他开始研究贵妃鸡,从育种、繁殖、营养、行为等环节进行系统研究。
牧民的成果出在牧场上,农民的成果出在土地里,养鸡教授的成果出在鸡舍里。一条鸡舍近千只鸡,饲料味混杂着鸡粪味,再通风透气嗅觉也不可能舒服,还有刺耳的鸡叫声,但这里就是杜炳旺的课堂,他带着研究生在鸡舍现场观察、讲解,给他们讲遗传育种。育种有很多琐碎的事,都要亲力亲为才能更便于观察和了解。杜炳旺亲手给鸡进行采精授精、选种配套,给每只小鸡戴翅号、一周一次的称重、生长发育、个体产蛋……,一只鸡从出生就开始了选种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观察,做好纪录,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疏忽不得,他说:“研究育种,实验室里能做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研究要在一线,鸡舍就是我们的战场。”
2015年元旦期间,因为工人生病回家休假1个月,杜炳旺亲自上阵,每天两次从霞山开车赶去鸡场喂鸡、观察、打扫清洁, 他说:“人要过节,动物的福利不能减。”一位教授对他研究的动物是很有感情的。采访时,一位研究生道了一个小插曲:有一年4月20日,突然气温升高,鸡舍温度达40℃,保存种蛋的蛋库尚未装空调,种蛋保存需 16-20℃才能不致受损,学校买空调的流程要经申请、报批等环节,等不及。在这紧要关头,为保证正进行的研究不致意外中断,一个个鲜活的鸡胚不致夭折,杜炳旺毫不犹豫地立即把自家搬家时尚未安装的空调拉到蛋库用上。
杜炳旺对自己研究的对象心存敬畏,他把鸡当作与人一样的生命体看待。生物科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他觉是自己已经推开了一扇门,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有许多的机会等待他去尝试,许多的谜等着他去破解。
在求索的路上,他着了迷,工作起来就忘了时间,忘了寒暑,忘了饥渴。他的车上常备着一包饼干或者两个馒头,以备饿的时候充饥。他的学生称他是“铁人”:“只要投入工作,他好像可以不吃不睡,任何时候都热情饱满。” 工作以外的事情,他几乎无暇他顾,就连半年前的体检报告至今仍没有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