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湾的露天市场。
据黄福华回忆,“现在的工商联那一片以前都是海洋,后来许多人来做生意,广州湾人多起来了,就开始填海,建房子,修马路,现在民主大道以前叫法国第一马路,后来填海填到法国第二马路,接着是民族路,也就是法国第三马路,最后就填到法国第四马路、第五马路(现在的民权和民生路)。最初商会那一带有一条街,叫古老渡,有很多人在那里做生意,古老渡后来改名大通街,全部改为做布匹了。做生意的人是从广州和香港那边来的”。笔者还了解到,大通街尽头一转弯就是南兴街,那里也是做布匹的,还有个盐埠街是卖盐的。盐埠街再进去是牛皮街、镇台街、猪笠街、花园街,那里是妓女比较集中的地方。黄福华说:“法国人很少会去这些街,有时候会看到有法国男人带着女友来拍拖逛街。”
在那个时代,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呢?据黄福华介绍,以前他们要过两个年,一个是春节,另外一个是新历年,也叫法国年或番鬼年。“过番鬼年的时候法国人在现在的体育场搞一些娱乐节目,例如在一根高高的旗杆上挂着雨伞、雨衣等东西,谁能够上得拿下来就属于谁的,他们就把中国人当做猴来耍,并以此为乐。他们还把一些瓦罐装了水,参加者拿一根很长的棍子来打那些瓦罐,打中就有奖,但打中了也会弄得满身都是黄色的水,法国人经常拿中国人来寻开心。”
谈起广州湾时代的社会名流,黄福华老人跟我们聊起了坡头人许爱周,他说许爱周发财之后每一年都行善,给老百姓发便宜的米,在第五马路、第四马路都有许家专门装米的仓库。许爱周还是一名爱国商人,从黄福华老人口中我们对许爱周有了很多了解,他的生意遍布世界各地,最鼎盛时有几百艘到上千艘货船。但他很热爱家乡,也很深明大义,共产党搞革命的时候,爱周还曾经捐过一条船,解放初期,他回到家乡,给家乡每人送了一头耕牛。后来他还在坡头建了一间爱周中学,以前他在湛江开的店铺,用过的丫鬟、仆人、打工的、柜台先生等,无论是谁,只要有困难,写信给了他,他都会交待下去,说写信的这个人要每年都寄多少多少钱过去。
广州湾时期湛江商业发达,因此有很多间商会会馆,例如潮州会馆、闽浙会馆、高州会馆、雷阳会馆等。高州会馆现在拿来做学校了,闽浙会馆就在民主大道那里,现在变成赤坎人民医院了。
那些繁华,那些曾经
家住大通街34号的钟培才老人,如今八十二岁,他亲身经历了法国殖民时代,见证了这条街的盛衰。十一岁那年,钟培才跟随父亲从湛江的农村来到这里摆地摊并居住在此,一住便是七十一年。
从老人口中得知,当年的大通街是广州湾时代非常繁华的街道,以大通街为主干,两边的街道为枝干,整个地段就像一颗茂盛的树木一样。过去,大通街的商业以批发为主,兼有零售,杂货档、百货布匹店、中成药铺、苏杭庄比比皆是,商品远销广西、湖南等地。著名的有“祥胜隆”,经营花纱、布料、百货、文具等,品种繁多,大有今天百货公司的阵势; “福隆号”和“大昌号”以京果、海味、土特产、副食品、油盐酱醋为主;“保太和”、“金发行”则专营生熟药材,膏丹丸散及高丽参、珍珠、牛黄、麝香等贵重药材和紧俏药品。四邻的县城、乡镇小商贩都会到大通街进货,进回后分拆销售。
大通街南边的尽头一转弯就是南兴街,专门做布匹买卖,盐埠街经营盐,盐埠街再进去就牛皮街、镇台街、猪笠街、花园街,这里是妓女集中的地方。北边就是著名的古老道,曾是一个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