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湾时期的赌馆情景。
那些点滴,那些岁月
现年85岁高龄的黄荣基,在霞山海滨路有家,可他偏偏喜欢住在湛江第四小学教职工宿舍。黄荣基曾为市四小校长,在湛江居住了七十几年,亲身经历了法国殖民时代,也见证了广州湾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历史。
“原市二中初中校区那里,以前那里就建有法华学校,不过,只有帮助法国人工作的人才可以在那里读书。”黄荣基老师一听笔者问起法国殖民时期广州湾一带学堂的情况,或许是身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他就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起当时的教育情况。说来也算缘分,曾为市四小校长的黄荣基老人的岳父也是市四小前身“晴明小学”的老校长。
当时,国人办的学校主要位于赤坎区,当时有“赞化学校”(现在十一中的位置)、“四维学校”、“益智学校”、“晴明小学”(现湛江市第四小学),国人都可进去入学。虽说当时学校不少,不过由于多数家庭经济贫困,人们饱受饥饿,很少人能够进得学校读书,都是富裕的人家才上得起学。
在法国人统治的地盘上,国人不仅要遵守他们的法律,还要向他们交税租。黄老人说:“当年法律很严,只要你犯了罪,也不枪毙你,只是抓你去扫街。不过这种惩罚却是一生的,只要你没死,一辈子都要继续下去,这也造成了当时没什么人敢犯罪的局面。”黄荣基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当年我从农村拿菜出来卖时,在街上看到犯了罪的那些人就那么戴着手铐,脚镣,低着头在扫街道”。